(一)主持研发包括叠合梁、整体梁、桥上梁结构在内的高速磁浮系列轨道梁。试制1根足尺整体梁,将原复合梁的钢功能件和连接件优化为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功能区,并在2008年置换至磁浮上海线最高速度段(430km/h)成功运行至今。 (二)主持研发全国产化高速磁浮车载线形检测分析系统。开发基于惯性基准法的长波不平顺分析软件和轨道梁调整方案编制软件。首次提出常导高速磁浮轨道不平顺谱。基于上海线15年样本提出定子面和导向面的七参数轨道不平顺谱,可用于评价磁浮轨道质量和劣化规律,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空白。 (三)主持建立高速磁浮磁浮线路轨道结构智慧监测平台,实现对线路轨道服役性态的全方位检测监测和评估;构建外界施工影响下的磁浮线路综合技术监护体系,确保磁浮上海线基础设施建成22年来全天候正常运行。 (四)代表国家磁浮中心主编《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中《轨道结构》章节,明确了高速磁浮轨道结构设计方法、荷载取值、控制条件、几何公差限值等关键指标,是目前国内最全面的磁浮领域结构设计标准。 (五)联合编撰专著《常导高速磁浮轨道结构》,作为第二作者撰写18万字(总字数39万字)。该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阐述常导高速磁浮轨道结构选型、设计、施工、运维等领域技术的专著,对行内外技术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